【7.密意丛书 • 1.解深密经密意 • 0.序言与后记 • 2.引言1 • 7010002】
序言与总序
第二讲 引言1
一、《解深密经》在佛典中所处的位置
《解深密经》的结集流通是在《般若经》系列经典之后。介乎《般若经》与《解深密经》之间,还有一系列经典是以说“如来藏”为主。这系列经典即是《胜鬘经》等。《胜鬘经》系列经典不但为了义,而且还由此开出《解深密经》一系列经典。《般若经》的主旨是说一切法空。那么,知道空性之后,又怎样进入成佛之道呢?《胜鬘经》一系列经典所说者即是成佛的机理,且将这机理名之为“如来藏”。必须先明白这机理,然后才谈得上怎样成佛。此系列经典既说成佛的机理,当然也便说到成立众生的机理。众生的心识状态恒常受贪瞋痴污染,这种状态即名之为藏识(阿赖耶识)。正由于藏识的作用,才有六道轮回,众生即由是成立。
学佛的人都是众生,佛的本怀在于教导众生如何成佛,因此便需教导学人如何暸解自己的心识,进一步则教导学人如何清净自己的心识。由是便有《解深密经》一系列经典。
此系列经典详细分析众生的心识。众生的心识功能在于认知、了别一切法,但当众生一旦能了别认识(见或知)时,却将所认知、所分别的概念执之为实,这样一来,心识即受污染,由此便入轮回。《解深密经》之所以重要,正在于能教凡夫如何藉此而修道,从而步入成佛之道。仅知道“如来藏”,对凡夫没有用处,因为即使在知见上能暸解佛智,凡夫亦不能因此成佛。必须知道自己的心识状态,同时知道如何清净自己的心识,凡夫才能暸解需如何修持。对凡夫来说,《解深密经》一系列经典实在比《胜鬘经》系列还要重要。前者是实际指引,后者仍属知见。在这层意义上,可以强调《解深密经》是了义经典。
以上所述为藏密宁玛派的观点。宁玛派属“瑜伽行中观派”,他们并不是想调和“中观”与“唯识”,只是以中观见来修瑜伽行,是故亦称为“瑜伽行中观师”。印度祖师无垢友尊者说修证般若波罗蜜多,处处广引《解深密经》及《现观庄严论》。释《心经》内义,主要依据《解深密经》所说的修证次第。不败尊者于《广说如来藏》中所说之四理(相依理、法性理、作用理、证成理),是大乘瑜伽行古学依据《解深密经》所演的教法而建立。《辨中边论》所发扬的“五法”、“三自性”、次第离诸粗重等教法,皆脱胎自《解深密经》及《入楞伽经》,由此可知此经的重要。
印度佛学分三大流派,即弥勒建立的瑜伽行,以《解深密经》为其根本经典;龙树建立的中观,以《般若经》为其根本经典;文殊建立的瑜伽行中观(亦即如来藏),根本的经是《入楞伽经》,以及《维摩经》等文殊不二法门的经典。这三系列经典,其实都含密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