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7.密意丛书 • 1.解深密经密意 • 3.心意识相品第三 • 7.前三品密意总结 • 7010307】
第三章 心意识相品第三
第七讲 前三品密意总结
总结《解深密经》一、二、三品所说的密意。
第一品,序品,是依说法者与闻法者建立密意;
第二品,胜义谛相品是说胜义谛定义。从胜义的观点来看,则没有二法,只有唯一,是故一切法无二。胜义谛相最重要的是遍一切一味相、是不一不异。由此建立胜义谛相即是如来法身遍一切相、是一个基础,从这个基础我们说世俗。
第三品,心意识相品则从世俗来说。如来法身功德是胜义的世俗,因为如来法身功德即是生机,亦叫做现分,亦叫做大悲,亦叫做大乐。这个如来法身功德、这个生机生起我们的身体、生起我们种种识。因此,他建立我们的识境。没有生机则没有所依所建立。这个生机表现出来的则是我们的意识运作。
唯识宗认为阿陀那等同阿赖耶,瑜伽行古学则强调阿陀那与意识相应。这是唯识宗唯识今学与瑜伽行古学的区别,亦可能是安慧论师与陈那论师的区别。
为什么经中言“此识亦名阿陀那识……亦名阿赖耶识……亦名为心”?却可以把它说成是与意识相应呢?因为阿赖耶亦须藉阿陀那才能生起。没有生机,阿赖耶则根本无从生起。当一生起我们的身体后,阿陀那则与我们的意识相应,由是意识才有种种运作,有情才可以有种种作意,由于我们的生机可以由意识表现出来,是故说为相应。如若不然,我们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便是机械的。我们的眼睛不同于摄影机,我们的耳朵不同于收音机,正是有生机与无生机的分别。由此体会,则不能执著说,阿陀那仅仅是第八识阿赖耶识别名。要这样理解,才能理解智识双运界。
如上所言,即是由生机建立阿赖耶,因此转起其他的识。转起其他识以后,意识即与阿陀那相应。
关于阿陀那识、阿赖耶识、意识等的问题,必须看清这些名言之间的关系,否则对第四品《一切法相品》便很难理解。《一切法相品》是这本经中非常重要的一品,亦可以说,前面三品都是为理解这一品来铺路。
~~~
(1) 详参谈锡永译:《无修佛道——现证自性大圆满本来面目教授》,华夏出版社,2010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