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7.密意丛书 • 1.解深密经密意 • 5.无自性相品第五 • 1.密意 • 7010501】
第一章 无自性相品第五
第一讲 本品密意
本品说“无自性相”。
何谓无自性?无什么自性?宗喀巴的解释最恰当,说为无一个唯一的自性,无一个不依作用而成为有的自性。无此二者的自性,即是无自性。
倘若不理解无什么的自性,泛泛而言之“无自性故空”,认为“无自性”所指是无“自”这个性,如是说空性,如此解释则太笼统。以“自”作解释,在中文可以这样说,然而依梵文及藏文,则不能解为“自”这个性。
在此有必要指出的是,中国佛学界的部分学人有一大弊病,彼依汉文的文字断章取义作解释。“自性”是依梵文翻译出来,是则焉可分裂而说,然后说无“自”这个性。此如有学者解释《心经》,将《心经》的“心”当作是说心王心所,解释得一塌糊涂。《心经》的“心”,依梵文是精华之意,亦即是般若波罗蜜多之精华,一解为心王心所,立即失去本义。
本品“无自性相品”澄清了自性的问题,说三自性相亦无自性,然后说如何涅槃。
本品问法的菩萨是胜义生菩萨。经中每一品都由不同的菩萨问法,从问法菩萨的名号即知每一品的主题。例如上一品“一切法相品”是德本菩萨问法,“德本”亦即功德的根本。功德的根本即是如来的功德,如来的功德根本则是周遍法界的生机,因此成立识境(世俗)。由是我们知道所说的一定是识境,此中没有提到胜义。因经中所说未离识境,那么便容易做出抉择与决定。
本品以“胜义生”为问法菩萨的名号,“胜义生”即是说从胜义而生,一切法其实都可说为由胜义而生。胜义是智境、是如来法身,由智境的功德、如来法身的功德生起识境。因此,从“胜义生菩萨”之名则知本品是说智识双运。
《解深密经》从序品至第五品是说见地,亦即说抉择见与决定见。
其中序品、第二品主说胜义(智境);
第三、四品主说世俗(识境);
本品第五品始说智识双运,亦即说抉择见与决定见的最后一部分。
余下六、七、八品是说菩萨的观修、现证及其现证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