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7.密意丛书 • 1.解深密经密意 • 3.心意识相品第三 • 3.四生六趣 • 7010303】
第三章 心意识相品第三
第三讲 四生六趣
【正文】广慧,当知于六趣生死彼彼有情,堕彼彼有情众中,或在卵生、或在胎生、或在湿生、或在化生身分生起。于中最初一切种子心识成熟、展转、和合、增长、广大,依二执受:一者,有色诸根及所依执受;二者,相、名、分别、言说、戏论、习气执受。有色界中具二执受,无色界中不具二种。
【释义】六趣即是六道有情:天、人、阿修罗、地狱、饿鬼、畜生。无论什么有情,佛经说,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,只有四种生法,四生的有情:卵生、胎生、湿生、化生四种生。其中只有卵生是生两次的,这一点须留意。
在敦煌文献中,许多是说修这个四生,要我们再不到下一生;不胎生,也不卵生,也不湿生,也不化生。在这个修法里面,只有卵生的修法是特别的,因为只有卵生才是生两次,其他三个都是只生一次。
无论是哪一种生,都是有最初的心识种子,他们“展转、和合、增长、广大”,一直发展。
“依二执受”,二执受即是二取,包括能取与所取,或者说我与我所。
“一者,有色诸根及所依执受;二者,相、名、分别、言说、戏论、习气执受。”依藏译,此二句可改译如下:
“一者,能依所依之有色根执受”。无论怎么生,都有一个色根,没有色根则没有我们这个身体。因为我们这个色根是有,故名为有色根。我们的识是能依,我们的身体即色根是识之所依。是故四种生都有有色根依着识,有这个执受是故有身,凡夫即执此有身为于自我,于是执著这个自我。
“二者,依相、名、分别、言说、戏论、习气而取”。“而取”不应译为“执受”。说为依相、名等而取,才能表出所取的意思,译为执受,此义便失。
综合两句来说,前一句成立能取(我),后一句成立所取(我所)。这样翻译才能把能取与所取的意思表达出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