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7.密意丛书 • 1.解深密经密意 • 3.心意识相品第三 • 5.椤严定 • 7010305】
第三章 心意识相品第三
第五讲 椤严定
【正文】广慧,阿陀那识为依止、为建立故,六识身转,谓眼识,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识。此中有识:眼及色为缘生眼识,与眼识俱随行同时同境,有分别意识转。有识:耳、鼻、舌、身,及声、香、味、触为缘,生耳、鼻、舌、身识,与耳、鼻、舌、身识俱随行同时同境,有分别意识转。广慧,若于尔时一眼识转,即于此时唯有一分别意识,与眼识同所行转。若于尔时,二、三、四、五诸识身转,即于此时唯有一分别意识,与五识身同所行转。
【释义】此说阿陀那识为依止、为建立,即说如来法身功德。如来法身功德的现分,即是生机,即是生命力,是即施设为阿陀那。由于依止阿陀那,是故有六识生起,当眼缘于色时,同时有眼识生起,而且亦同时有分别意识生起,此机理即依生机而起。
如是六内处缘六外处,都同时有六识生起。于中,若只有一眼识生起,便有一个分别意识与此相应;若有诸识生起,譬如眼识、耳识、鼻识同时生起,亦只有一个分别意识与此相应。所以,眼等五识可分别生起,而意识只生起为一,此即非多意识。
对观修来说,认识这一点非常重要。为什么重要?倘若我们觉得一个识转,则有一个意识与它相应;两个识转,则有两个意识与它相应。那么我们则无法修楞严定。
何谓楞严定?六根圆通即是楞严定。
何谓六根圆通?不是用眼去看,不是用耳朵去听,是用六根门头去看、去听。如是六根门头可缘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。若分别意识须别别与六识相应,那么便有六个意识,既有六个意识,是即不能圆通。这即是说,可以六根圆通,即由只有一个分别意识而成。
【正文】广慧,譬如大瀑水流,若有一浪生缘现前,唯一浪转;若二、若多浪生缘现前,有多浪转。然此瀑水自类恒流无断无尽,又如善净镜面,若有一影生缘现前,唯一影起;若二、若多影生缘现前,有多影起。非此镜面转变为影,亦无受用灭尽可得。
【释义】释迦牟尼举例说,一个大瀑流,有一个浪生起,我们则见一个浪转;有两个浪、多个浪生起,我们则见两个浪、多个浪转。但是瀑布的水是恒常这么流着,无论有多少浪起,瀑布的水依然是一。是故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等于是浪转,是多;意识等于瀑布的水,是一。此亦如镜,一镜影时,由一镜面生起,多镜影时,依然是由一镜面生起。这样举例,即是说,无论心性相或法性相是一是多,然心性或法性则必是一。
释迦此处,由多识身转而分别意识则一,说心性相多,心性则一,于是引申至法性与法性相,显示法性为一,法性相则为多。如是说,即与《胜义谛相品》相应,此即遍一切一味相胜义谛。
【正文】如是,广慧,由似瀑流阿陀那识为依止为建立故,若于尔时有一眼识生缘现前,即于此时一眼识转;若于尔时乃至有五识身生缘现前,即于此时五识身转。
【释义】“似瀑流”,在藏文翻译中还有“似镜面”喻,即“似瀑流似镜面”两个譬喻。
“由似瀑流似镜面的阿陀那识为依止为建立故”,此即喻阿陀那为瀑流、为镜面,六识所转起者为波浪、为镜影。是即谓于六识起用时,种种用亦唯藉阿陀那然后始得成立,“现分”义由是而成,以唯藉生机,诸法始得现前故。
“若于尔时有一眼识生缘现前,即于此时一眼识转;若于尔时乃至有五识身生缘现前,即于此时五识身转”。这些是波浪、是镜影、是我们看见的识境,然而这些识境依然是一个意识跟它转,是一个瀑流在流动,是一个镜面映出那些影像。
如是重申,即成决定见。